热线信箱 | 信息公开 | English

您现在的位置 :

首页科大学者/故事正文

煤矿安全领域中的攀登者——记安全学院张延松教授

发布时间:2020-08-06  点击:

他说自己的生活很单调,因为在别人的眼里,他除了工作还是工作。

他说自己的生活很丰富,因为在科研王国里,他忙碌而充实,不断地挑战、攀登新的高峰。

他是国家中长远发展规划骨干专家,国务院事故调查专家,国家安全生产应急专家组成员,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,国家863和973项目评审专家,国家科技进步奖、教育部科技进步奖、国家煤炭行业和安全行业科技进步奖等评审专家,国家653工程煤炭行业爆炸火灾专业首席专家,煤炭行业跨世纪青年拔尖人才,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,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,青岛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。

他,就是BET体育在线官方网站(中国)有限公司安全学院张延松教授。

迎难而上搞研究

2007年,国家发改委下发了煤矿低浓度瓦斯输送和应用的项目。

按国际惯例,低于30%浓度的煤矿瓦斯大多直接排于大气中,一方面大量的甲烷排出是一种能源的浪费,另一方面甲烷是温室气体,直接排放污染环境,另外,瓦斯抑爆问题也急需解决。发改委下达的任务时间急、任务重,为了安全,井上采取了五道安全技术措施,其中一道就是喷粉抑爆技术,该技术的关键之一是要准确地确定火焰传播速度与传感器、抑爆器之间在时间上相互作用关系。为此,承担科研任务的张延松团队在不同的试验管道做了186次试验,最后取得了5项成套技术,并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0余项。

2012年,为了研究一种新型预裂技术的现场应用,在理论、实验室等研究基础上,张延松带领团队扎根煤矿现场,几十次下井进行实验,自行研制井下配套工艺和配套装备,以及各种井下测试系统,不管白天黑夜坚持科学研究。有一次,早上六点钟下井,第二天早上5点钟才上井,在井下连续干了近24个小时。现在,该技术已在40个矿的近80个工作面成功应用,为煤矿灾害的治理做出了贡献。

参与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

2003、2004、2005年,连续三年,煤矿安全形势严峻,国务院组成11个专家会诊组,对国内近50个原矿务局进行技术会诊。

张延松作为第七组组长,负责带领全组11位专家对四川等地的煤矿进行系统会诊。张延松每到一个矿,都坚持下井,亲自考察,不放过任何一个危险源和安全隐患,用系统科学的方法,对每一个矿井进行系统地隐患排查,历时3个半月,圆满完成了国务院交办的任务,其工作得到了上级表扬。

煤矿事故一旦发生,救援非常关键。开展救援工作,既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,又要有非常丰富的现场经验。张延松作为应急救援专家,先后参加了陈家山事故、七台河事故、丰城建新矿事故、重钢锅炉爆炸事故等煤矿、非煤矿山、冶金、化工等重特大事故处置43起。2005年11月27日,龙煤七台河发生煤尘爆炸事故,爆炸后大面积巷道垮塌,井下通风等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。垮塌后的巷道,有地方的断面只有一个多平方米,风速大、空间小,需要用绳子拉才能过去。现场杨起大量细小沙子,眼睛和皮肤都能受伤,到处都是破坏的巷道。冒着这样的危险,张延松坚持工作,开展调查和应急救援。类似的工作,涉及煤炭、化工、非煤、冶金、安全评价等行业,张延松参加过100多次。

张延松还是安全评价的倡导者和实践者。2002年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后,在六大高危行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,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前置条件之一就是安全评价。在总局和协会等的大力支持下,张延松带头制定评价和评价人员等各种法规标准,参与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种检查调查100余次,参与组织培训、考试等几十次,促进并建立了全国500余家评价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技术支撑体系。

潜心育人亦师亦友

无论科研任务多么繁重,作为高校教师,张延松一直坚持为本科生、研究生上课,履行着普通教师的神圣职责。

他坚持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的信条开展教学工作。张延松对“人才”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,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,也有自己明确的理念:培养学生正确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,培养学生潜心研究、踏实做事的态度,培养学生注重实践的意识并为其积极创造平台。他常说,“对于学生的成绩我倒并不特别看重,相反我更看好态度好、自主学习能力强、有自己想法的学生,我认为这是创新型人才的体现。”

近几年,张延松先后为BET体育在线官方网站(中国)有限公司、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10余场,生动、形象的报告深受广大学生的好评。他还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外学术活动,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引导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,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,深入课题项目研究,让学生在学习、实践中闪现出创造的光辉。

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,张延松与他们亦师亦友,或是严肃地指导,或是幽默诙谐地谈天说地,或是自然温馨地沟通。但是,一到工作中,张延松完全成为一个严师,他要求学生“守时、肯吃苦、说到做到、有很强的执行力”,他带的研究生,科研工作一般要从上午8点持续到晚上22点。面对高强度的工作量,张延松谆谆教导学生:“安全事关人的生命,所以我们搞安全科研的要勤奋,要关注细节,要确保我们的科研成果能成功地运用到实际中,减少甚至避免事故的发生。再苦再累,对我们来说都是值得的。”

对于安全事业,张延松如此看重责任;对于教书育人,张延松同样鞠躬尽瘁、殚精竭力。(供稿:安全学院 责编:信永华)